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线上学术报告
来源: | 审核:王成 | 供稿:151amjs澳金沙门 重点实验室 | 摄影:151amjs澳金沙门 重点实验室 | 编辑:梁蕊 | 发布日期:2020-06-24 | 阅读次数:

  2020年6月,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了8场线上学术报告活动,邀请了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等国内外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其中包括塞浦路斯欧洲大学、Safety Science主编George Boustras教授,清华大学庄茁教授、张一慧教授,浙江大学宋吉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玉丽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超教授,天津大学师燕超教授,东南大学陈力教授,共吸引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兵器208所、兵器53所、航天一院、航天五院等国内外相关高校、研究所2000余名师生在线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中,George Boustras的报告介绍了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生物安全等背景下,从风险评估角度探讨了职业安全健康面临的新风险。鉴于新的挑战与风险,需重新审视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庄茁以衰减冲击波能量的新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为主题,介绍了爆炸冲击波的致伤机理,然后针对衰减冲击波能量的新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新型防护材料的发展方向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陈玉丽以“抗冲击吸能材料和结构的新概念设计及思考”为题,提出了3D像素力学超材料的设计策略,突破了材料可重复抗冲击的关键技术;张超的报告针对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结构的抗冲击设计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多尺度的仿真方法体系,有效预测了编织复合材料在多种载荷工况下的渐进损伤失效行为;师燕超和陈力的报告以近年来国外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以及国内发生的意外爆炸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为研究背景,建立了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结构响应的高效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爆炸载荷的准确预测,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分析以及损伤评估方法;张一慧的报告以生物软材料为设计灵感,提出了三维网状材料仿生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变形过程中界面分离以及结点自接触的问题;宋吉舟的报告介绍了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的力学变形机制,提出有效力热结构设计准则,实现了跨尺度、任意形状元件的转印。

  这些报告涉及人工智能、冲击动力学及防护材料的设计、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力学设计的研究进展等领域,内容丰富新颖、报告深入浅出、颇具前沿性,对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响应。